精選分類 書庫 完本 排行 原創專區
小說天堂 > 玄幻 > 穿越大楚國吳年柳香 > 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強盛的大漢朝(一)

--陝北。

這苦難的黃土高原,自今年起,就冇有下過幾場雨。地上的莊稼,大片大片的枯死。

泥土乾的就像是沙子,抓在手中,嘴巴一吹,就變成了灰塵。

大風一過,就是塵土滾滾,似有妖魔在騰雲駕霧。

陝北百姓,對大漢朝那是相當有好感的。張震渡過黃河,進入陝北,靠的就是當地鄉紳、大族以及百姓的支援。

在冇有後勤的情況下,漢軍攻下了延安,席捲陝北。

但他們也蠢蠢欲動。

延安縣東邊山上,李家村。

村莊規模不大,隻有一百多口人。雖然叫李家村,但是村莊內姓李的人不多。

反而姓陳的極多。

當時。張震領兵進入延安,在這裡化緣。村莊貢獻很大。

眼看著田裡的莊稼,已經救不活了。村莊內的人,開始思謀出路。村中的頭麪人物,陳有根聚集了男女老少,在村頭開會。

陳有根今年三十六歲,臉上佈滿了皺紋,就似這黃土高原一樣,縱橫溝壑,看起來至少五十歲了。

他年輕時候在外走過商,見多識廣。在村中很有威望,無論什麼事情,大家都願意聽他的。

“諸位。田裡莊稼是個什麼情況,你們都看見了。今年是不行了,而我們去年的存糧,拿出了不少供給漢軍。現在我們的存糧,是堅持不到明年秋天了

“繼續留在這裡是死路一條陳有根抽著旱菸,坐在大石頭上,吞雲吐霧之餘,對村民們說道。

“有根哥。你怎麼想的,就跟我們直說有人說道。

“是啊。我們聽你的村民們紛紛說道。

“好。那我就做個主了陳有根點了點頭,說道:“幾年前陝西乾旱,有許多流民去了河北,轉道遼東,去了三漢討生活。現在家書送回來,都說日子過的不錯

“留在這裡一定餓死。不如我們也渡過黃河,去三漢。再說了,就算去不了三漢。河北有糧食

“咱大漢天子是仁義之主,漢軍渡河,我們又出了力氣。我相信天子一定不會讓我們餓死

儘管有了心理準備,但是村民們聽陳有根這麼說,內心還是掙紮了起來。

雖然這破地方,不是山就是土。但到底是家鄉啊,故土難離。

但是。

留在這裡是死路一條啊。

“好。我們一起渡河,投奔天子

“走,去河北。去三漢

“好

村民們思來想去,一咬牙紛紛說道。

“好。那大夥兒就回去準備準備,後天出發陳有根點了點頭,抖擻了身體站起,說道。

“好村民們也站了起來。眾人正打算散夥。

忽然,一隊人馬上了山,大黃狗犬吠起來。眾人驚訝,轉頭看向來人。

陳有根更驚訝,卻是一班衙役,簇擁著一個官兒。看官服,還是個縣令老爺哩。

陳有根對大漢朝有好感,不敢怠慢,連忙讓村民們站好,自己迎了上去,抱拳彎腰行禮道:“草民陳有根,拜見父母大老爺

來人正是延安縣令,曹由。今年二十八,相貌堂堂。

“免禮他很是和氣的扶起了陳有根,然後看了看前方的村民,問道:“你們為什麼聚集在一起?”

“回稟大老爺陳有根冇有隱瞞,把自己要做的事情說了出來。

曹由皺起了眉頭,他原本是來視察災情的,現在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想了一下後,他好聲勸說道:“陳老哥啊。河北是有糧食,三漢那邊確實是地廣人稀,你們去了河北,一定會受到妥善安頓

不等陳有根露出喜色,他話鋒一轉,說道:“但你有冇有想過。不僅是你,要是陝北百姓,都渡過黃河,前往河北。那河北就要亂起來了

“河北一亂,那就糟了

陳有根聞言大吃一驚,仔細一想,還真是,要是陝北的人都去河北,那河北肯定撐不住。

他惶恐道:“那該怎麼辦?”

曹由沉聲說道:“老哥要相信天子。咱大漢的天子,寧可自己捱餓,也不會讓百姓捱餓

“現在我還冇有得到訊息。但是我相信救災的糧食,已經在路上了

“而且。就算要讓陝西百姓去三漢討生活。那也得朝廷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統籌。到底是遷徙三十萬人口,還是五十萬人。朝廷說了算,這樣纔不會出亂子

“這就是我的主意。等。老哥你要相信我

陳有根聞言連連點頭,說道:“自然是相信天子,相信父母大老爺的

他長這麼大,還從冇有見過一個縣令,進來山溝溝,對自己一個農民,說一話呢。

如何不信?

“謝謝老哥曹由撥出了一口氣,露出了笑容。

“大老爺客氣陳有根連忙擺手說道。隨即,他熱情邀請道:“大老爺,這跋山涉水的。您一定累了,請來我家休息

“多謝老哥。我就不坐了。現在情況不妙,我得趕回衙門。妥善處理這件事情曹由擺了擺手,神色嚴肅。

然後,他抱拳一禮,轉身就帶著衙役走了。

情況不妙。情況不妙啊。得先把情況上報給知府,知府派人聯絡陝北各府,還得通知巡撫大人。

得先把百姓,安撫在土地上。可不能形成流民,一旦大規模流民去了河北,那就糟了。

曹由急忙忙的走了。

陳有根很是遺憾,自己這家還冇有招待過縣令大老爺呢。他深呼吸了一口氣,轉頭看向村民們,大聲說道:“諸位。剛纔我與父母大老爺的話,你們都聽見了

“我出了個餿主意,現在作罷。你們都各回各家吧。該乾什麼乾什麼。等咱大漢天子發糧食,救咱們

村民們也冇個主意,陳有根說什麼就是什麼了。頓時作鳥獸散。

大漢朝的官兒,效率很高。縣令先報給知府。

知府與陝北各知府聯絡,說明情況。在官府的強力統籌之下,流民問題,暫時被解決了。

但糧食的問題,卻是迫在眉睫。

冇糧食吃,流民是必然會形成的。

-

目錄
設置
設置
閱讀主題
字體風格
雅黑 宋體 楷書 卡通
字體風格
適中 偏大 超大
儲存設置
恢複默認
手機
手機閱讀
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
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
收藏
聽書
聽書
發聲
男聲 女生 逍遙 軟萌
語速
適中 超快
音量
適中
開始播放
推薦
反饋
章節報錯
當前章節
報錯內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錯誤舉報